《指導意見》還提出,到2020年,培育十家百億規模龍頭企業,打造千家“專精特新”中小企業,形成若干個帶動效應強、特色鮮明的產業集群。與此同時,《“十三五”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》明確提出,加快發展先進環保產業,促進環保裝備產業發展,要污染物監測防治技術裝備能力提升,加強先進適用環保技術裝備推廣應用和集成創新。
2018年1月1日起,環境保護稅正式開征。稅法確定了“多排放多繳稅,少排放少繳稅,不排放不繳費”的稅收規則,倒逼企業增加環保設備投入與建設,為環保企業打開了巨大的市場空間。另據中國環保機械行業協會數據顯示,2017年前三季度,我國環保裝備產量超過197萬臺套,同比增長16.5%。隨著政策紅利不斷落地和消費結構升級,環保裝備制造市場需求將不斷擴大,行業有望維持高增長。
環保裝備作為環保產業的頂梁柱,同樣面臨著創新發展的新任務。對于處于新經濟常態背景下的環保設備而言,混業化的發展方式不可逆轉。環保部部長李干杰強調,環保部將著力增強“四個意識”,堅決扛起生態文明建設的政治責任,推進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,解決大氣、水、土壤污染等突出環境問題,加強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,增加優質生態產品供給,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。
環保裝備制造業是一個政策驅動型明顯的產業,在國家重視與政策助力之下,我國節能環保、固廢處理、清潔能源等環保產業及環保裝備制造市場將迎來重要發展機遇期。不過,我國環保裝備對于一些核心技術尚未完全掌握,部分關鍵設備仍需進口,有些裝備的可靠性和耐用性仍有待提高。大氣環境污染監測先進技術與裝備國家工程實驗室主任劉文清指出,可靠性是國產儀器與國外儀器競爭的核心所在。
未來環保裝備產業的發展也將加快邁入高質量發展的階段,適應國際產業競爭需要,打破發達國家技術貿易壟斷,提升我國環保產業競爭力。同時,環保裝備的發展還要適應時代的需求,與互聯網、大數據、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,推動傳統產業優化升級,促進行業價值鏈向中高端延伸。環保設備制造業只有整體進入到市場驅動、注重品質及品牌樹立和內外兼修的發展氛圍,才能實現與環保產業一起快速發展。